近日,天气越来越热,三伏天也即将到来。李奶奶是一位70岁的老人,她每天都有出门散步的习惯。有一天上午10点左右,她像往常一样出门,走了没多久就感觉头晕目眩、四肢无力,随后晕倒在地。幸好被路过的邻居发现,及时送医,才脱离了危险。医生说,李奶奶这是中暑了,像她这个年纪的老人,在高温天气下,身体机能下降,抵抗力减弱,很容易出现中暑等健康问题。
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、闷热的时段。2025年的三伏天从7月20日开始,到8月18日结束,共计30天。
具体来说,初伏是从7月20日至7月29日,中伏是从7月30日至8月8日,末伏是从8月9日至8月18日。在三伏天期间,气温高、湿度大,人体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,如烦躁不安、倦怠无力、食欲不振等。对于老年人来说,要特别注意防御。
01
65岁以上的老年人
建议不要出门做这几件事
(一)避免在上午9点到11点出门
这个时间段气温和湿度正在快速上升,虽然看似阳光柔和,但其实对老年人来说风险很大。65岁以上的老人心脑供血功能下降,外出很可能导致中暑或其他健康问题。像李奶奶那样,上午10点出门散步,就容易出现头晕目眩、四肢无力等症状,甚至晕倒在地。
展开剩余68%(二)避免在下午4点到6点出门
此时地面被太阳暴晒后积累的热量开始“回蒸”,空气湿度大,体感更为闷热。外出不仅容易出汗不止,还可能影响消化,尤其是对于脾胃本就偏虚的老年人来说,后果可能更加严重。
建议老年人将外出时间安排在早上6点到8点之间,或者等到晚上7点以后,气温逐渐下降后再进行适度的活动。
02
三伏天应该怎么养生?
(一)饮食调节
三伏天温度过高,机体失水多,要及时补水以满足身体代谢的需要,但要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,分少量多次补水,必要时还可以适当饮用淡盐水。
饮食应进食清淡、好消化的食物,避免进食辛辣、油腻的食物,可适当多吃爽口开胃的蔬果,如黄瓜、苦瓜、西瓜、西红柿、杨梅等,其味道清爽还可起到补水的功效。此外,中医认为还可适当进食绿豆、冬瓜等清热解暑的食物,有助于养生。
(二)改善生活作息
在生活作息上要注意固护阳气,这样才能巩固冬病夏治的作用,因此可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熬夜,早睡早起,适当休息,避免劳累过度,养成规律作息等,同时建议不要贪吃冷饮、冲凉水澡。
(三)运动锻炼
不适宜选择剧烈的运动,更适合选择一些活动量较小的活动,如游泳、瑜伽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散步等,尽量避免在户外高温下活动。
要避免高温的时间段,尽量避免在阳光强烈的中午进行户外活动,选择凉爽、阴凉的环境进行活动,且要控制运动时间,避免高强度运动引起中暑症状。
(四)物理预防
三伏贴: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,通过皮肤吸收渗透、经脉气血运行传输直达病所,以达祛病强身,病祛体安之功效,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,主要用于调治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、顽固性疾病。
热水泡脚:三伏天阳气最盛,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、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,从而起到健脾、除湿、通经、利水的作用。
艾灸:由于三伏天气温高,人体内阳气上升,经络通达、气血充沛、精力旺盛,此时通过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进行艾灸,容易引导药物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,以达到温经散寒、疏通经络、活血通脉的效果,但应在专业医生操作下进行,避免私自操作。
总之,三伏天虽然炎热,但只要我们合理安排生活作息,注意饮食调节,适当进行运动锻炼,并采取一些物理预防措施,就能健康愉快地度过这个季节。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,更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,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,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。
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
编辑:彭秋霞
发布于:广东省配资平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